資訊詳情
2019年,廣東何首烏又迎來大豐收!
廣東何首烏發展情況
廣東何首烏基地主要分布于肇慶市德慶、高州兩大核心產區,種植規模已達到數萬余畝。高州的核心基地又集中在石鼓鎮、沙田鎮、鎮江鎮。3月中旬,是廣東地區家種何首烏的采收時間;5月份,傳統產區廣東德慶與高州將迎來產新加工旺季。
本地種植特點是何首烏多種在積水田里面,與玉米輪種,土壤遇水后透氣性差,因此每年夏天雨季來臨前就要采挖完畢。鮮何首烏類似于紅薯的特性,不耐儲存,非常容易變質腐爛,根據藥典要求,必須在產地趁鮮加工,目前加工戶們正在有條不紊地加工新鮮的何首烏。
要不了多久,一大波廣東何首烏干片、首烏干塊將上市,而貴州、廣西、云南等省份今年產新規模也比較大,不過這些地方多為秋季產新。
種植何首烏的成本核算
按照畝產1300公斤鮮首烏計算,每人每天可以采挖300-350公斤,采收成本為400元,首烏塊根種苗需要700元,種植、施肥打藥費用800元,加上分攤地租,總成本約3000元。目前產地鮮品的收購每市斤降到2.2元,與去年的2.8元相比,價格下降了27%,隨著鮮貨陸續上市,價格還有下滑空間。
但對當地農戶來說,首烏田第一年是種植玉米,還可以利用玉米秸稈作為何首烏的支架,成本非常低,管理特別容易,按每市斤2.2元收購價,每畝毛收入5720元,每畝毛利2700元左右,種植何首烏的收益比玉米還好,因此當地農戶種植何首烏的積極性一直較高,種植規模沒有明顯的縮減。
質量問題可能是顆定時炸彈
何首烏要達到藥用標準,大部分要種植3-4年,然廣東本地的何首烏多種植不滿一年,藥用含量多不能達標。但其土壤肥力好,何首烏體型碩大,與年限正常的何首烏外形相差無幾,所以多用于混合品種銷售。在日趨嚴格的原料管制政策下,混合品種銷售終不是長久之計,若不加以引導,質量問題將會損害該地道地產地的名氣,所以本地何首烏的銷售也是一年比一年難,今年貨源走動比往年稍差。
2018年廣東家種何首烏下種后,長勢良好,預計2019年首烏鮮貨產量將達到6000多噸,加工的干貨能有2000余噸。何首烏烘干不能用高溫,否則會破壞其活性物質,根據調查石鼓鎮產區使用機器加工,通過切制--烘干--回潤--烘干方法,每天可以生產12噸干片,按3:1的折干率計算,加上加工費,成本約為14元,產地和市場庫存量供應充足,從目前16.5元的市場價格來看,下探空間暫且不大。
家種貨還有下滑空間
值得注意的是,何首烏在貴州、云南、廣西等周邊省份的種植面積逐年擴大,在購銷市場低迷的環境尚未扭轉之前,家種何首烏未來兩年的產量將繼續增加,行情勢必走低。